传统压缩制冷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但它存在两个现实的问题:一是制冷效率低,卡诺循环效率仅为30%,二是含氟制冷剂的使用会导致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现在普遍关心的一是节能二是环保,因此,传统的制冷技术必将面临重大改革,寻求新的、高效、无污染的制冷方式成为当今世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或者研究开发无氟制冷剂或者找到新的制冷技术。最新发展起来的高效节能的磁制冷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卡诺循环效率为60%)、无污染、低噪音、体积小、易维护和寿命长等独特性能,被认为在冰箱、空调以及超市食品冷冻系统等一系列的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为磁致冷技术的关键部分,性能优良的磁致冷材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然而对于实际应用来说,高性能磁制冷材料的制备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工艺。La(Fe1-xSix)13及NiMn基赫斯勒合金被磁制冷材料专家认为最具有实际应用的两种磁制冷工质。特别是La(Fe1-xSix)13合金,普通制备方法为电弧熔炼后在1150度高温退火半月以上才能成相。对于用熔体快淬的方法获得的条带样品,却只需短到数十小时的时间。然而影响其微观组织结构,成分,进而磁性的内在机制却不清楚。对于NiMn基赫斯勒合金虽然制备方法简便,电弧熔炼后在800度以上的温度退火1天就可以获得纯相。然而由于磁热效应发生在马氏体与奥氏体相变温区,其内在的磁滞后和热滞后对磁制冷性能影响非常大。如何通过制备工艺来减小这种结构相变带来的滞后对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稀土磁性功能材料实验室系统研究了电弧熔炼和熔体快淬两种工艺对La(Fe1-xSix)13的1:13相形成机制的影响,微观成分的演变,及其对磁滞后和热滞后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较易成相的甩带工艺,电弧熔炼的方法虽然耗时但对于获得高磁熵变(分别为25.2J(kgK)-1和21.9J(kgK)-1)和高制冷能力(分别为474.1J(kg)-1和458.5J(kg)-1)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该结果发表在J Magn.Magn.Mater.350,94(2014) IF 2.008。近期,该实验室又对NiMnSn赫斯勒合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熔体快淬后并优化退火工艺获得的条带样品具有非常优异的磁制冷性能:相对于电弧熔炼并退火的块体材料,条带具有非常高的磁熵变值41.4J(kgK)-1,远远超过块体的29.5J(kgK)-1;并且制冷能力为100.8J.Kg-1,也明显优于块体的82.9 J.Kg-1;同时使热滞后降低了42.8%,磁滞后降低了21.7%。由于麦克斯韦方程对磁卡效应的计算偏大以及对一级相变的测不准可能性,同时采用比热方法进行了印证:纯比热法得到的5T磁场下的绝热温变分别为3.5K和3K,进而充分证明了优化退火工艺得到的条带具有优异的磁制冷性能。这一结果不但对NiMn基赫斯勒磁制冷合金,对制备其它类型的高性能磁制冷合金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结果发表在Scripta. Mater.doi:10.1016/j.scriptamat.2015.04.004, IF 2.968.
该系列研究工作得到国家优秀青年基金(51422106)和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LR12E01001)等项目的资助。
La-Fe-Si合金1:13相的演变过程
两种不同工艺对La-Fe-Si磁熵变的影响
两种制备工艺对Ni-Mn-Sn合金磁熵变的影响
比热法测算的磁热效应的对比